你是否曾幻想过, 未来有一天会有个机器人帮你做家务? 那种科幻片里才有的场景,其实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甚至就在身边。
当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当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敏捷地跳跃, 我不禁想问: 机器人产业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01 产业链全景图🌴
图片
机器人产业链. 说起来很复杂, 但本质上就三层。
上游是'身体部件', 各种硬件零组件, 减速器啊, 电机啊, 传感器啊. 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无聊, 但正是这些'筋骨'决定了机器人能走多远。特别是那些精密传感器和控制器, 就像机器人的'神经系统'。
中游是'大脑', 主要是软件和算法. 没有好算法, 再好的硬件也是个摆设。不会思考的机器人, 跟家里的吸尘器有啥区别?
下游是应用场景.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 随便说几个你就能想到: 工厂里焊接的, 送外卖的, 探测核辐射的。
02 收入总拆解🌴
图片
钱从哪来? 这是个好问题。
机器人行业的收入构成, 跟大多数硬件产业其实差不多. 核心零部件占据了成本的大头, 尤其是那些高精度的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根据觅途咨询的数据, 以特斯拉的 Optimus Gen2 为例, 丝杠占19%, 无框力矩电机16%, 减速器13%, 力传感器11%. 这些小部件加起来就是大半个机器人的成本了。
软件部分.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但价值越来越高。特别是那些能让机器人'聪明'起来的算法. 未来绝对是增长最快的部分。
应用端的收入分布相当分散. 工业机器人还是吃大头, 但服务机器人增长最快. 这也很好理解, 谁不想在家躺着让机器人端茶倒水呢?
03 上游产业链🌴
图片
上游硬件是机器人的'肉身'. 没有好的硬件, 算法再强也白搭。
减速器是关键中的关键. 为什么? 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机器人关节的精度和承载能力. 目前谐波减速器技术, 日本相对领先。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算是行业标杆. 国内的绿的谐波、中大力德正在奋起直追。
电机系统同样重要. 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是高端机器人的标配. 这些电机体积小, 但扭矩大, 响应快. 美国的科尔摩根(Kollmorgen)、瑞士的麦克森(Maxon)在这个领域相当强势。
传感器就更不用说了. 机器人没有感知能力, 跟瞎子有什么区别? 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构成了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国外的ATI、JR3在力传感器领域遥遥领先, 国内的鑫三力、永恒传感也在努力追赶。
值得一提的是, 机器人的'手'也是个技术难点. 想想看, 人类的手有多灵活? 能拿起鸡蛋不捏碎, 也能握紧锤子砸钉子. 这种灵巧度, 目前的机器人还远远不及. Shadow Robot Company的灵巧手算是业界标杆, 但价格高得惊人。
04 中游产业链🌴
图片
中游是机器人的'灵魂', 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和软件算法。
控制系统负责协调各个关节和部件的运动. 看起来简单, 其实难度很大. 比如让机器人走路, 需要精确计算每个关节的力矩和角度, 还要保持平衡,你走路不用想, 但机器人得算。
软件算法则更为关键. 运动规划、环境感知、自主决策, 这些都需要复杂的算法支持. 传统的PID控制已经不够用了, 现在是深度学习的天下。
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的算法算是行业领先。他们家的机器人能在冰面上保持平衡, 能做后空翻, 这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训练和精密的控制算法,再加上国内标杆宇树科技也是遥遥领先。
国内的优必选、达闼科技在软件算法上也有不俗表现。特别是结合大模型后, 机器人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性有了质的飞跃。
05 下游产业链🌴
图片
下游就是应用场景了. 这部分最接地气。
工业机器人是主力军. 焊接、搬运、装配, 工厂里的体力活, 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接手. 发那科(FANUC)、ABB、库卡(KUKA)是这个领域的巨头,国内的埃斯顿、新松也不甘示弱。
服务机器人是增长最快的部分. 送餐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康复机器人, 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软银的Pepper, 猎豹移动的豹小秘, 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
特种机器人市场小但利润高. 消防、排爆、核辐射检测, 这些危险工作, 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 国外的iRobot, 国内的特种机器人厂商正在这个领域深耕。
最有意思的是, 各行各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差异很大。汽车制造业要的是高精度, 医疗行业要的是安全可靠, 服务业要的是交互友好. 这就导致机器人厂商不得不针对不同领域定制解决方案。
06 行业发展趋势🌴
图片
机器人产业未来会怎样? 我觉得有几个明显趋势。
首先, 人形机器人将迎来爆发.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特斯拉的Optimus, 波士顿动力的Atlas, Figure的Figure 01, 都在朝着通用人形机器人方向发展. 预计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 2026年将迎来商业化爆发。
其次, 软硬结合更紧密. 硬件平台化, 软件算法化, 两者相辅相成. 未来的机器人公司, 可能更像是软件公司而非硬件制造商。
第三, 成本持续下降. 规模效应显现,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 机器人的价格会越来越亲民. 从工厂到家庭, 机器人的普及度会大幅提升。
最后, 人机协作成为主流. 完全替代人类? 不现实。更可能的是人机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机器人处理重复性、危险性工作, 人类专注于创造性、情感性工作。
机器人产业. 表面上看是技术革命, 本质上是生产力革命。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也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程度, 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晴雨表。
你对机器人的未来, 有什么期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红腾网-红腾网官网-民间配资盘-深圳股票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