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万千气象看基层——江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全景纪实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活动聚焦基层一线,将通过系列主题报道、文化传播活动,生动展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三年来江门各县镇村的深刻变革。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出席活动。
本次全景纪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将纵向贯通市、县、镇、村四级发展脉络,横向覆盖产业、生态、文化三大领域,重点实施“五大传播行动”。
其中,组织“记者基层行·百村微记录”,通过今昔对比图集、村民口述史等载体,立体呈现100个示范村的蜕变轨迹;开展“权威发布进行时”活动,邀请区县领导、媒体代表,定期发布“百千万工程”阶段成果;通过“达人助力·千村展播”,联合正能量网络达人,开展实地探访直播,打造“网红打卡村”,带动流量变销量;举办“振兴印记”影像记,精选200张照片、20部微视频,进行网上网下巡回展览,让成果看得见、可传播;推出“唱响侨乡千村美”主题歌曲展播,推出原创音乐作品,通过全媒体传播,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同时,江门还将深入开展“媒体+”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发挥主流媒体权威信息传播优势,开展项目共建、运营合作和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江门制造、江门好物品牌,实现促消费、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以“媒体+”为千行百业赋能。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江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主流媒体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融媒体宣传报道,构建“三位一体”传播新格局。一是纵向贯通,建立“市级策划、县级执行、镇村供给”的内容生产链,打通信息“毛细血管”;二是横向联动,报台网微端协同发力,打造“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内容中台;三是内外循环,加强海外传播,依托侨乡优势,通过海外媒体平台和侨团渠道,向全球华侨华人讲好“江门新故事”,展现侨乡新风貌。
活动同步启动了“唱响侨乡千村美”——“百千万工程”江门原创主题歌曲展播,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将通过新媒体陆续推出20首原创主题歌曲,用音乐传递侨乡情,讴歌新时代,唱响振兴强音。
今年以来,江门18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央媒、省媒报道超2500篇,全市全媒体发稿2.4万条次,推出短视频作品4000余个,“粤来粤好百千万”“奋战百千万 共绘新画卷”等系列报道,网推家乡美、一本“镇”经等主题宣传活动,生动呈现侨乡大地的精彩蝶变。
启动仪式上,来自江门市级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代表、一线记者深入交流,分享了故事化叙事、AI技术应用、国际传播范式等创新手法,以零距离、接地气、网络化的方式展现江门“百千万工程”成效。
江门日报社记者梁诗雅:守正创新,加强海外传播
在市委宣传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的指导下,江门日报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全媒体宣传报道。据初步统计,报社全媒体平台累计推出相关报道超4500篇(条),其中新媒体推出多个视频栏目,初步统计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突破3500万。
在宣传报道中,江门日报在纸媒上开设了《‘百千万’ 侨‘特’色》《一本镇经》等特色栏目,记者们深入基层,通过实践探索、人物故事、成效展示等多角度进行内容挖掘,采写鲜活案例,扩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去年还推出了68个版的《百千万 “邑”奋进》特刊,系统盘点“百千万工程”的“江门战法”。
点击图片,看《百千万 “邑”奋进》电子书。
在新媒体方面,江门日报突破传统形式,以创意短视频、专题片、AI技术、国际视角为核心,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作品,实现传播量级突破。如,运用AI新技术制作“今昔同框”的短视频,展现乡村变化;通过外籍嘉宾的沉浸式体验,以“他视角”呈现江门乡村的独特魅力,并同步在South、YouTube等平台传播。
今年,江门日报还以江门市“百千万工程”全民短视频大赛为契机,邀请广大市民朋友用镜头记录“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蓝盈莹、谭凯、吴樾、夏雨、米雪等明星及众多网红为大赛打call。截至7月24日,抖音话题“看见百千万寻美新侨都”的播放量已超4300万次。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刘雅:立足视频,紧跟时代潮流
三年以来,江门广播电视台官网、邑网通APP、微信、视频号开设了《奋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战百千万 侨都镇能量》《粤来粤好百千万》等专题栏目,合计发布稿件约4800条次,短视频200多条,全网播放量近4千万。
今年,《民生热线》栏目共邀请15个相关部门上线,介绍各职能部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成效计划,采制播出了《百千万工程中的科创力量》《乡村CEO》等广播专题共8期。
此外,江门广播电视台还创新打造了“助力百千万 网推家乡美”系列直播宣传带货活动,挖掘了千万级粉丝账号“陶小陶时光杂货店”“玉兰粤唱姐”等一批本地正能量的网红,并联合驻村第一书记、企业代表、江门籍港澳明星等,打造网络主播带货天团,为江门“百千万工程”欢呼鼓劲。目前累计吸引超1000万人次观看,订单量超过了1.6万笔,直播间的销售人气多次进入同期同品类商品榜单的全国前百强,有力地宣传了江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面貌。
“助力百千万 网推家乡美”系列直播宣传带货活动。
接下来,江门广播电视台将运用更多更潮、更活泼、更接地气的叙事方式,展现江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效果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闻部主任陈长灿:让村民听得懂、群众看得见、网友都参与
在江门“百千万工程”宣传中,新会区融媒体中心坚持三个原则:让村民听得懂,让群众看得见,让网友都参与。
让村民听得懂方面,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注重把政策的条文变成大众的语言,用鲜活的案例、熟悉的乡音来传达。此外,新会区融媒体中心还策划了新会方言大挑战的节目,把诸多“百千万工程”的知识通过轻松搞笑的本地化演绎传达给村民。
让群众看得见方面,新会区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发布“百千万工程”相关报道累计2400多条次,并致力于对外传播,包括与深圳媒体合作,积极供稿上级媒体平台等。其中,有23条被央视新闻的客户端转发采用。总之,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新会区融媒体中心的宣传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让网友都参与方面,新会区融媒体中心积极组建新会区自媒体联盟,预计8月邀请首批新会正能量的网红达人打卡“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网红镇、村,用他们的视角来讲好“百千万工程”的新会故事。
恩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莹:要有扎根力、共情力、创新力
今年以来,恩平市融媒体中心围绕“百千万工程”开设了《百千万工程之村村有戏》《百千万工程媒体看变化》《奋战百千万工程》等多档专题报道,累计发布稿件396条次,短视频26条,新媒体平台总点击量超60万字。这些数据背后是恩平市融媒体中心对乡村蝶变的持续跟踪,更是对基层实践的深度解码。
在《百千万工程之村村有戏》系列报道中,恩平市融媒体中心深入恩平典型村,以恩城街道米仓村为首站,解码米仓的振兴密码。通过记者一次又一次的蹲点调研,梳理出了该村三大发展引擎:一是依托国家地理标志恩平簕菜,构建了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二是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实现人居提升;三是连续举办簕菜文化节、新春集市。目前,恩平市融媒体中心已对恩平27条自然村建立一村一策的宣传案例库,为后续报道提供鲜活的案例。
在宣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有扎根力——做土地的倾听者,要拒绝走马观花,用“脚力”丈量土地,要下乡和村民共同劳动,拉家常。二是要有共情力,做故事的翻译官,突破政策语言的壁垒,用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三要有创新力,做传播的破壁者。突破传统的叙事,采用vlog加数据可视化的形式,让政策解读更加接地气。
红腾网-红腾网官网-民间配资盘-深圳股票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